今天除了複習直線一維運動的章節以外,
繼續跟同學們講解平面運動的部份、及檢討考卷。
平面運動的部份,提到包含圓周運動其三個關係、等速率圓周運動週期等等。
另外同學們有提出關於弧度、徑度(弳度)的問題,根據維基百科,這兩者是通用的。
也檢討了同學們這次的段考題目,講述了關於摩擦力、繩張力、及斜面力分量等題目。
這次出了四個小題目,請同學記的複習、做作業囉!
: D
從二十年的補教經驗來看,比較好上手物理的方式應該是先理解觀念,再由觀念衍生出許多式子。式子的產生都必須是符合許多的特定條件,可適用的範圍也隨著條件的限制會相對於使用觀念解題來的少很多。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背誦公式,考試因為無法顧及全面,有時候可用公式、有時候不可用公式,單純使用公式來學習物理,一定會考的不及理想、或時好時壞。
第一次學習,可以先理解觀念、確定所有問題都有初步地解法;再由觀念代入條件得到關係公式,對於常考的試題做第二次的延伸;如果目標在校排、醫牙、或電機等高分群,那麼可能需要更進一步對同一類問題累積許多備用、進階操作,整理出公式中的公式,作為第三次的學習。先求有、再求好,是準備物理比較好的方法。或許有同學會問,如果觀念範圍得以涵蓋全部,我可不可以不要學習公式呢?這個問題需要依照同學的目標而定。如果是歐美西式教育會比偏向觀念的理解應用,考試時間相對不那麼嚴苛,那麼背公式的效果比較有限,不如留下時間做深度思考練習、科展應用、與備審小論文等資料。而如果是亞洲學校,因為偏重於時間要求、入學大考佔比偏高,則需要常用公式適時地輔助,才能從A邁向A+。
物理的科目比較特別,和數學有點類似,會一直援用前面所學,一旦一個部份學不好,後面的章節再怎麼厲害分數也不會高。整個高中物理與國中最大的不同除了涉獵的範圍添增以外,在於向量的操作。而方向處理的問題,大多同學會先在運動學、力學兩個基礎章節浮現。學習上,可優先將力學與運動學顧熟,特別在向量計算與力分析操作兩部份。後面章節有變化時,較能夠得心應手,大考也較容易發揮。
讀書需要有方法,重點在於避免無意義的重複學習,這不只用在讀物理上面。八股文常說讀書要先預習、專心聽講、複習也是有原因的,赫爾曼·艾賓浩斯曾經作過一項記憶的研究,劃出了學習曲線,指出在短暫時間內多次的複習,能夠將短期記憶吸收的新知識放到長期記憶區域,這樣一來,就不容易再度遺忘,也省了一直在學習「舊知識」的時間。簡單的說,短時間內多次複習,就是能夠節省日後一直花時間在把知識放入短期記憶區的意思。
另外,物理是一門理科,需要留時間作題目。當然越多越好是沒錯,但是切記,練得熟勝過練得多。練習的意義主要在找到自己不會的盲點,如果都只是表面上的練過、衝題數,但都不去搞懂背後意義及算法、以及自己容易在哪個步驟出錯、錯了還是繼續錯,遇到考試不會那與沒有作無所區別,就是所謂的白努力!做過且做錯或不會的題目要再多加練習,這些題目才是真正作題目的目的,既然作題目的目的就是找到你不會的題目,好不容易尋尋覓覓找到的,這些當然要倍加珍惜、才是練習的重點所在!
最後,無關分數。物理、或者說是科學這門領域,常常只是盯著東西觀察,觀察久了去猜測、或拆解背後的原理原則,往往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偉大的物理科學家都是打破既有人類的認知,哥白尼、伽利略、愛因斯坦等等,不勝枚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對知識抱持懷疑態度的人,最後才能有最偉大的成就。
一般學生最常問的問題是,「這題要怎麼作?」
其實,物理解題有一些方法與步驟,在考場答題時可簡單分為三步
最快速度看完題目說什麼,問什麼,並且不要有所遺漏。
將重要亦混淆的字彙圈選出來;詢問的問題,予以底線處理(要件整理)。
如果不是標準單位(如牛頓/公分)、非指示距離(距地表vs距地心)等需圈出。
(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在這一個步驟同時處理,有些複雜留待上課再做提醒)
將題目化簡為學過的例子與題目,或者,換一種簡單的想法。
注意在這個簡化步驟裡,僅是整理問題,不需計算任何東西。
初學者可以從老師在物理課堂講過的章節重點觀念,先羅列對應。
將簡化後的問題加以計算,
可以利用試教課程或是物理簡介課程所提供的方法計算乘除。
並且留意第一步劃底線的問題其單位,適度轉換最後寫出答案。
留意時間
畢竟重點並非考數學計算,
在上述計算流程當中,盡可能留意2:2:1的時間,
如果第三步驟顯然超過這個比例,需要注意是否簡化中產生瑕疵。
在家練習
而一般來說,在家練習物理題目的時候,
盡可能可以用物理課程中說明過不同的方法來演練。
如此可以訓練不同的思考流程,對多變的物理考題預做準備。
考場應對
考試時,需要注意作答時間,
一般學測一題僅約有80秒,指考約略2分鐘多些。
在作答時間受限的情形下,決勝點即在簡化問題(步驟2)的操作。
若在家練習完整,考場上僅須擇一省時方法應對問題;
如果在家練習不完整的同學,可以先列出基礎方法應對(但可能較耗時)。
一對一家教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配合學生,依照學生的程度、喜好、個性來作調整。畢竟之所以家長請家教老師而不是去大型補習班,就是要針對學生的個別狀況,作最佳化的調整。
就授課內容而言,一般來說,若是家長、學生沒有特別的要求,我會比較偏好從觀念先下手。因為理科的題目時常會變,公式並不足以應付所有情況。以觀念為主、公式為輔的教學方式,不論對於資優或一般學生都能受用,而且就多年來的經驗來看,學生對觀念的接受度相對較公式來的高,以觀念為主的方式也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動機及意願。
就授課的時間順序而言,若是家長、學生沒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說通常我會先講解,講到一個段落時,會請學生練習一、二題題目或者口頭問答,先讓學生思考、沈澱一下吸收的東西後,再予以解題。畢竟家教相對於大型補教業者的主要特色,在於老師與學生之間能夠作充分的互動。充分的互動除了能增加課程的活潑性以外,老師也能藉由互動來實際了解學生的吸收程度,學生也比較能夠提起精神,不會產生老師賣命的講,學生努力的「點頭」產生這種效果不彰的狀況。而從文章「物理該怎麼唸?」裡面赫爾曼先生提到的遺忘曲線來說,在吸收新知的同時,最好能夠在學習後短時間內(10~20分)再複習一次。每一個段落停下,而後讓學生思考、作題目的用意即在此,剛好也利用了關鍵時間點做一次複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Tags: 台大電機家教, 台大電機物理家教, 學習物理, 家教方式, 家教看法, 家教老師, 家教與補習的不同, 教學方式, 教學方法, 物理家教, 物理怎麼讀, 高中物理
高中資優物理家教班課程,備有物理講義、物理思考素養題、最常考物理重點關係式整理、各章練習、教學手稿與板書等,都為這邊教學近二十年經驗所親編,並配合最新課綱、與教法的調整再持續更新。
這邊物理講義採取的編授原則,除了納入最新課綱內容以外,特別重視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連貫特性,搭配章節之間的異、同,以增加舊有知識的連結、或加快課程內容,這部份也可以參考:差異學習以加其速。
思考素養題是近年考試、推甄、特殊選才的關鍵趨勢,這邊編授的原則,除了和各章節的學習相關、能透過思考題的演練連結後續物理章節的相關觀念,並可作為日後觀念學習的跳板、或普通物理的基石。思考素養的問題集,對於小論文、科展,都能夠當作一個不錯的題材發揮。並能將舊有傳統死板的公式,做成有趣的發想、定義,以不拘泥於照本宣科的方式來活化課程。
最常考物理重點關係式整理,主要透過過往指考、學測考古題反推,並融入台大二階段推甄考試、或物奧考古題常考內容,做成的整理。主要分為四小冊,A冊主要整理二上重點關係,包含運動學、力學重要公式;B冊主要整理二下重點關係,包含能量、星體運動、碰撞等議題的重要公式;C冊為三上範圍,主要整理最常見的熱學、波動、電場重點公式;D冊為三下範圍,包含磁學、近代物理最常見而重要的公式整理。
各章練習,將高中物理分為100個小單元,主要利用24小時內的學習曲線、為孩子課後練習所設計。因為近年升學管道、政策面在教育體制上的變動不小,因為政策調整造成一所學校內各年級可能而此教學方向不同。教育是百年方針、連續的變動不免造成掛一漏萬,其實對於物理這一科的體系解釋多年來造成不少的影響。除以課綱範圍為主更新內容之外,這邊的物理練習題,也依照教學近二十年經驗,部份練習題亦補足教育方針連續異動所造成的不連貫,並視最新課綱來補充政策上可以改善的內容瑕疵。
教學手稿與板書。授課除了課內範圍能夠因得利於語速的調整、與章節關聯的安排而增加速度。教學手稿與板書,並針對傳統物理教學方法進行改善,輔以圖像化的範圍理論,特別代號在語義學、公式在代數衝突進行調整,並在考場上的速算與穩定進行加強。授課之間並不談論政治、宗教、與低級笑話,取而代之的是立志語錄的分享、及進讀書效率方法的養成。
除以上自編教材,教學近二十年來蒐集前幾志願各校資優習題、資優競試、人才培訓、與物奧練習題等,課程中都可依照情況搭配使用。
一對多課程基本上採上述教材進行課程,包含物理講義、物理思考素養題、最常考物理重點關係式整理、各章練習、教學手稿與板書等。一對一課程、客定專班等相對方便,可使用這邊教材與題庫,以學校的講義題、各校學資輔助做講解;也可以使用孩子學校、特定學校學資為主,以這邊講義與題庫為輔,進行課程。
Tags: 物理家教班教材, 物理家教自編教材講義, 物理補習班教材, 資優物理家教班, 高中物理教材
我們給予孩子,總是有著很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麻,在所難免。但有時候,孩子不免跟不上我們期望的腳步,那可怎麼辦?
首先,我們先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原則上我們沒有辦法在人生的道路上陪孩子走完他全部的過程。雖然亞洲區不喜歡,但現實層面是:我們總是會想要自己的壽命越長越好,但作為家長,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希望能比孩子早走完這個世界。
那麼,會衍生一個問題:我們最終目標是希望那個沒有我們能夠陪著孩子的未來世界、他能過的好?還是希望孩子這幾次考試能考高分?
知識就是力量固然沒錯,但在少數的情況下,孩子現在考高分,不一定等於孩子未來好。例如:我們要求貝多芬小時候去考試,未必他能考高分。例如:我們要求大導演李安,高中的時候就好好考試,在人生上少了一回的挫敗或許反而錯失未來當上國際導演的機會。又例如:我們要求小時候的王建民或陳金鋒不要去練球好好讀書,那麼或許未來他反而沒辦法當上國際著名選手。
可以見得,在少數的例子當中,孩子考高分不一定未來是好發展的。
— —
續讀後篇:孩子怎麼教-2 ⇐ 繼續閱讀
關於家長與同學詢問:
Q:物理課程的試教會如何進行?
A:
可以先告知老師想要參與的試教班種如何,
例如一對二、或一對四等班次,班次可以參考這邊。
請孩子或同學自己,在試教前先整理最想問的問題、與觀念。
試教課程當中,
算是參雜的形式,包含簡單認識、讀書方法、問題解決、正課試教、課後溝通。
簡單與孩子溝通認識後,概要說明物理讀書方法,有了讀書方法以後物理不一定需要補習。
事先請孩子整理迄今最容易混淆的觀念、或最不懂的問題,有一段試教時間在解決此問題或觀念。
一小時如還有剩餘,會從基本觀念開始帶起,包含使用數學集合分析問題、向量觀念、公式使用等等。
試教教學一小時後,可以另撥15~20分鐘,由家長、教師、與孩子三方面共同討論讀書狀況、或計畫的安排。
你正在瀏覽此文章彙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1 | 2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rclite theme by digitalnature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