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讀書技巧與方法

談「學」與「教」

一般來說,我會鼓勵我的學生盡量去教班上物理觀念不懂、不會的同學。

其實,學習的同時伴隨著教學,吸收同時伴隨著輸出,才是最完整的「學習」,禮記說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之意即在此。

除了能幫助班上同學以外,其實在「教」的同時自己也徹底地複習了一遍,也才能完全了解自己學習的癥結、盲點所在。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當對方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又沒辦法回答時,自己就會主動去找出答案了。

所以說,如果在「學」的同時,又嘗試去教會同學,透過和同學充分地互動問答,並設法自己去找出答案回答同學,才能夠達到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學習效率!

Tags: , , , , , , , ,

物理該怎麼唸?

從二十年的補教經驗來看,比較好上手物理的方式應該是先理解觀念,再由觀念衍生出許多式子。式子的產生都必須是符合許多的特定條件,可適用的範圍也隨著條件的限制會相對於使用觀念解題來的少很多。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背誦公式,考試因為無法顧及全面,有時候可用公式、有時候不可用公式,單純使用公式來學習物理,一定會考的不及理想、或時好時壞。

第一次學習,可以先理解觀念、確定所有問題都有初步地解法;再由觀念代入條件得到關係公式,對於常考的試題做第二次的延伸;如果目標在校排、醫牙、或電機等高分群,那麼可能需要更進一步對同一類問題累積許多備用、進階操作,整理出公式中的公式,作為第三次的學習。先求有、再求好,是準備物理比較好的方法。或許有同學會問,如果觀念範圍得以涵蓋全部,我可不可以不要學習公式呢?這個問題需要依照同學的目標而定。如果是歐美西式教育會比偏向觀念的理解應用,考試時間相對不那麼嚴苛,那麼背公式的效果比較有限,不如留下時間做深度思考練習、科展應用、與備審小論文等資料。而如果是亞洲學校,因為偏重於時間要求、入學大考佔比偏高,則需要常用公式適時地輔助,才能從A邁向A+。

物理的科目比較特別,和數學有點類似,會一直援用前面所學,一旦一個部份學不好,後面的章節再怎麼厲害分數也不會高。整個高中物理與國中最大的不同除了涉獵的範圍添增以外,在於向量的操作。而方向處理的問題,大多同學會先在運動學、力學兩個基礎章節浮現。學習上,可優先將力學與運動學顧熟,特別在向量計算力分析操作兩部份。後面章節有變化時,較能夠得心應手,大考也較容易發揮。

讀書需要有方法,重點在於避免無意義的重複學習,這不只用在讀物理上面。八股文常說讀書要先預習、專心聽講、複習也是有原因的,赫爾曼·艾賓浩斯曾經作過一項記憶的研究,劃出了學習曲線,指出在短暫時間內多次的複習,能夠將短期記憶吸收的新知識放到長期記憶區域,這樣一來,就不容易再度遺忘,也省了一直在學習「舊知識」的時間。簡單的說,短時間內多次複習,就是能夠節省日後一直花時間在把知識放入短期記憶區的意思。

另外,物理是一門理科,需要留時間作題目。當然越多越好是沒錯,但是切記,練得熟勝過練得多。練習的意義主要在找到自己不會的盲點,如果都只是表面上的練過、衝題數,但都不去搞懂背後意義及算法、以及自己容易在哪個步驟出錯、錯了還是繼續錯,遇到考試不會那與沒有作無所區別,就是所謂的白努力!做過且做錯或不會的題目要再多加練習,這些題目才是真正作題目的目的,既然作題目的目的就是找到你不會的題目,好不容易尋尋覓覓找到的,這些當然要倍加珍惜、才是練習的重點所在!

最後,無關分數。物理、或者說是科學這門領域,常常只是盯著東西觀察,觀察久了去猜測、或拆解背後的原理原則,往往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偉大的物理科學家都是打破既有人類的認知,哥白尼、伽利略、愛因斯坦等等,不勝枚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對知識抱持懷疑態度的人,最後才能有最偉大的成就。

Tags: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