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是海市蜃樓通常是水平面以下看到的(與我認知的從水平面以上看到不同)
再來是熱空氣光速較快,冷空氣光速慢,(因熱空氣密度較小較接近真空)
由於沙漠或公路上接近地表空氣會最熱(當然密度較小熱空氣之後還是會慢慢上升,但是上升過程又慢慢降溫了)
接下來從光速慢到快的介質會發生全反射就能夠說得通海市蜃樓了!
提供大家參考
有問題歡迎提出囉
:)
本篇部份內容已有新增與改善,詳見遠端網路視訊家教研究-3
後來我又對網路視訊家教這個部份進行了一些研究
並且購買了羅技(Logetech)C905網路攝影機,與先前購買的IPEVO p2v USB 攝影機進行比較
並在禮拜三晚上和家教學生(鈺婷)、以及我台大電機同實驗室同學完成一些初步的測試
我們打算使用視訊來攝影師、生兩人實際桌面上的書本筆記,第一個想法即是使用Skype來完成這項任務
後來skype連線發生一點問題,雙方都沒有辦法加入對方帳號
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改嘗試羅技(Logetech)攝影機所預附的軟體Logetech Vid 來取代Skype完成這像任務
驚然發現,Logetech VID除了介面簡單以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支援HD(超高畫質)視訊通話(Skype也有支援,但是當時自己試了一下午,都沒有出現HD的效果)
後來用羅技這款C905與p2v比較,羅技的鏡頭顯得清楚很多,筆記清晰可見(平平都200萬畫素差這麼多,可能羅技是使用卡爾蔡斯鏡頭吧?)
最後結論是建議還是使用羅技C905會比較清晰、合適,而且羅技攝影機有內建麥克風
(羅技相較p2v的缺點大概是需要自己做一個腳架來照射筆記吧…,反之p2v強項就是在有合適腳架可以直接照射)
值得注意的是,網路視訊家教需要雙方頻寬充足才能開啟HD超高畫質功能
電子白板的部份其實我也有想過,筆記會比視訊更加清晰
而我認為可行的方法就是觸控螢幕搭配遠端桌面連線來達成這項功能,雖然清楚更多、頻寬消耗更少,不過購買預算較高,可能之後再做嘗試
:D
以下是相關預算供作大家參考
中華電信光世代10M/2M每月-825-990左右
羅技C905網路攝影機-1800~2200左右
羅技C910網路攝影機-2500~3200左右
IPEVO p2v網路攝影機-1900~2000左右
ACER T230H 23吋多點觸控螢幕(可當電子白板,三年保固)-9200~13000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Tags: 物理家教, 網路家教, 網路視訊家教(高中物理), 網路高中物理教學, 線上教學, 線上物理家教, 視訊教學, 視訊物理家教, 視訊物理教學, 高中物理
本篇部份內容已有新增與改善,詳見遠端視訊家教研究-2、遠端網路視訊家教研究-3
最近仔細研究想了一下有關於遠端視訊物理家教教學方式。
由於沒有路程考量,一次授課時間可以降低,一次1.5小時左右可能較為理想。
視訊設備目前採用P2V USB攝影機,其支援200萬畫素攝影及近距離筆記拍攝,但是200萬畫素也只能限本機瀏覽。目前網路市面上僅有Skype支援HD視訊,即1080*720畫素的視訊,等於78萬畫素左右,但是開啟HD視訊的前提是雙方網路上下連接速度皆需達1Mbps以上,就中華電信而言僅有光世代的「10M/2M」、「20M/2M」符合條件。一般判斷方式是,通常寬頻有兩個數字例如「3M/1M」,當兩個數字都超過1M即符合SkypeHD視訊標準,也就是說「8M/640k」、「3M/384k」這些都不符合。( 註: 1M = 1024k )
另外除了用攝影機之外,或許搭配高中物理電子教材(電子版物理講義),使用遠端桌面檢視,當作是電子白板功能,或許講解觀念可以更為清楚明白。(或許雙方都使用電子白板表達會更清楚?)
比較有問題的部份或許是
(1)學生發問課外問題時(例如自己做題目遇到問題要發問),該如何讓遠端老師清楚的看到並理解題目是什麼?
目前可能僅能以視訊鏡頭對焦於題目上,但不知是否能足夠清楚。
(2)當講解完一遍,老師需要學生來練習題目或講解一次,以辨別是有吸收進去時,學生該如何輸入?
目前可能僅能以視訊鏡頭對焦於白紙/筆記上,但也不知是否能足夠清楚。
Tags: 物理家教, 物理補習, 物理補習班, 理化視訊家教, 網路視訊家教(高中物理), 補高中物理, 遠距教學, 遠距物理教學, 高中物理, 高中視訊家教
一般來說,我會鼓勵我的學生盡量去教班上物理觀念不懂、不會的同學。
其實,學習的同時伴隨著教學,吸收同時伴隨著輸出,才是最完整的「學習」,禮記說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之意即在此。
除了能幫助班上同學以外,其實在「教」的同時自己也徹底地複習了一遍,也才能完全了解自己學習的癥結、盲點所在。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當對方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又沒辦法回答時,自己就會主動去找出答案了。
所以說,如果在「學」的同時,又嘗試去教會同學,透過和同學充分地互動問答,並設法自己去找出答案回答同學,才能夠達到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學習效率!
Tags: 台大電機物理家教, 學習物理, 物理很爛怎麼辦, 物理怎麼唸, 物理怎麼讀, 物理老師, 讀書技巧與方法, 讀書方式, 高中物理
從二十年的補教經驗來看,比較好上手物理的方式應該是先理解觀念,再由觀念衍生出許多式子。式子的產生都必須是符合許多的特定條件,可適用的範圍也隨著條件的限制會相對於使用觀念解題來的少很多。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背誦公式,考試因為無法顧及全面,有時候可用公式、有時候不可用公式,單純使用公式來學習物理,一定會考的不及理想、或時好時壞。
第一次學習,可以先理解觀念、確定所有問題都有初步地解法;再由觀念代入條件得到關係公式,對於常考的試題做第二次的延伸;如果目標在校排、醫牙、或電機等高分群,那麼可能需要更進一步對同一類問題累積許多備用、進階操作,整理出公式中的公式,作為第三次的學習。先求有、再求好,是準備物理比較好的方法。或許有同學會問,如果觀念範圍得以涵蓋全部,我可不可以不要學習公式呢?這個問題需要依照同學的目標而定。如果是歐美西式教育會比偏向觀念的理解應用,考試時間相對不那麼嚴苛,那麼背公式的效果比較有限,不如留下時間做深度思考練習、科展應用、與備審小論文等資料。而如果是亞洲學校,因為偏重於時間要求、入學大考佔比偏高,則需要常用公式適時地輔助,才能從A邁向A+。
物理的科目比較特別,和數學有點類似,會一直援用前面所學,一旦一個部份學不好,後面的章節再怎麼厲害分數也不會高。整個高中物理與國中最大的不同除了涉獵的範圍添增以外,在於向量的操作。而方向處理的問題,大多同學會先在運動學、力學兩個基礎章節浮現。學習上,可優先將力學與運動學顧熟,特別在向量計算與力分析操作兩部份。後面章節有變化時,較能夠得心應手,大考也較容易發揮。
讀書需要有方法,重點在於避免無意義的重複學習,這不只用在讀物理上面。八股文常說讀書要先預習、專心聽講、複習也是有原因的,赫爾曼·艾賓浩斯曾經作過一項記憶的研究,劃出了學習曲線,指出在短暫時間內多次的複習,能夠將短期記憶吸收的新知識放到長期記憶區域,這樣一來,就不容易再度遺忘,也省了一直在學習「舊知識」的時間。簡單的說,短時間內多次複習,就是能夠節省日後一直花時間在把知識放入短期記憶區的意思。
另外,物理是一門理科,需要留時間作題目。當然越多越好是沒錯,但是切記,練得熟勝過練得多。練習的意義主要在找到自己不會的盲點,如果都只是表面上的練過、衝題數,但都不去搞懂背後意義及算法、以及自己容易在哪個步驟出錯、錯了還是繼續錯,遇到考試不會那與沒有作無所區別,就是所謂的白努力!做過且做錯或不會的題目要再多加練習,這些題目才是真正作題目的目的,既然作題目的目的就是找到你不會的題目,好不容易尋尋覓覓找到的,這些當然要倍加珍惜、才是練習的重點所在!
最後,無關分數。物理、或者說是科學這門領域,常常只是盯著東西觀察,觀察久了去猜測、或拆解背後的原理原則,往往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偉大的物理科學家都是打破既有人類的認知,哥白尼、伽利略、愛因斯坦等等,不勝枚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對知識抱持懷疑態度的人,最後才能有最偉大的成就。
一般學生最常問的問題是,「這題要怎麼作?」
其實,物理解題有一些方法與步驟,在考場答題時可簡單分為三步
最快速度看完題目說什麼,問什麼,並且不要有所遺漏。
將重要亦混淆的字彙圈選出來;詢問的問題,予以底線處理(要件整理)。
如果不是標準單位(如牛頓/公分)、非指示距離(距地表vs距地心)等需圈出。
(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在這一個步驟同時處理,有些複雜留待上課再做提醒)
將題目化簡為學過的例子與題目,或者,換一種簡單的想法。
注意在這個簡化步驟裡,僅是整理問題,不需計算任何東西。
初學者可以從老師在物理課堂講過的章節重點觀念,先羅列對應。
將簡化後的問題加以計算,
可以利用試教課程或是物理簡介課程所提供的方法計算乘除。
並且留意第一步劃底線的問題其單位,適度轉換最後寫出答案。
留意時間
畢竟重點並非考數學計算,
在上述計算流程當中,盡可能留意2:2:1的時間,
如果第三步驟顯然超過這個比例,需要注意是否簡化中產生瑕疵。
在家練習
而一般來說,在家練習物理題目的時候,
盡可能可以用物理課程中說明過不同的方法來演練。
如此可以訓練不同的思考流程,對多變的物理考題預做準備。
考場應對
考試時,需要注意作答時間,
一般學測一題僅約有80秒,指考約略2分鐘多些。
在作答時間受限的情形下,決勝點即在簡化問題(步驟2)的操作。
若在家練習完整,考場上僅須擇一省時方法應對問題;
如果在家練習不完整的同學,可以先列出基礎方法應對(但可能較耗時)。
從大一接家教到現在教高中物理也好幾年了
整理一下幾個點可以運用在平常生活、待人處事上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在講義第二章裡面,我們談到了質心、堆木塊的例題
質心的部份
談到了兩種解法,一種是座標解,一種是圖形解
僅單純使用一種方法,都沒辦法用最快的方式解決新版講義的質心題目,畢竟至少知道存在有「兩種方法都會」的這種方法是比較快算出來的
這或許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凡事可以不要有所「絕對」,也盡量不要有恣意的個人偏見
多聽聽他人的意見,多了解一些解決方法,適時宜的變通或許才是一項真正有用的方式
堆木塊的例題
這是一道力平衡的題目,題目是要問同樣的木塊,怎麼擺置才能夠讓木塊突出最多
依照慣例的思考模式,當然最先想到的是先擺第一塊在下面,慢慢往上加
然而故事就發生在此,在「擺放第二塊積木」這個狀態下,一般人都會想說「現階段」突出一半長度當然可以「突出最多」
學過這邊的人或許就會知道,這樣子往上疊加行不通,會限制住往後的發展。更好的方法,是需要依照木塊多寡,改採向下擺設
然而是,現實生活中,木塊怎麼可能由空中向下疊加呢?
或許告訴我們幾項道理,成功的路上,除了不該被「現階段」的花花草草(即是貪心的在現階段想要更多)所惑以外
(成功了以後,我們才知道,這些旅途中的花花草草,是需要捨棄才會成功的,然而就像木塊不可能由上往下擺放一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先成功,再經過這趟路程?)
在成功之前,我們需要依照自己能力,定好目標,並且盡可能事先做好計畫,依照計畫實行
提供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
可以的話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些意見,畢竟「方法意見」越多越好嘛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這些物理教學上面的體會囉
你正在瀏覽關於 參考資料 類別的文章彙整.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Arclite theme by digitalnature | powered by WordPress